close

S__57794883.jpg

在我教學生涯中,真的遇過好多媽媽充滿困擾地問過我:

「老師,我的孩子個性很堅持,該怎麼跟他/她溝通?」

 

確實,要和一個堅持度很高的孩子溝通

遠比要和一個天性隨和的孩子還要困難許多

因為在生活中,孩子常常會抗拒配合大人的要求(即便你是好好說)

他們會盡可能地堅持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過程,通常會帶給爸媽或老師許多的挫折感

 

在這裡,我想分享一個就發生在前幾天的小故事:

在親子繪本課中,每個孩子通常都有自己習慣坐的位子(我並沒有規定他們)

那天A孩子心血來潮地想換個位子聽故事

這時,B孩子走過來,指著座位面露不悅

雖然她一句話都沒說,但我知道,她覺得她習慣的位子被A坐走了

所以,B僵直在原地,不願就坐

這時,身為老師或爸媽的你,會怎麼做呢?

 

若未經仔細地思考,我們可能會直覺地說出:

「快點快點,趕快坐好,老師要講故事了!」

「沒關係,哪個位子都一樣,你今天就坐別的位子就好,不要那麼堅持!」

 

這樣的話語,通常堅持度高的孩子一定不願妥協

因為他們會感受到一種「我堅持的事情,在你眼裡認為不重要」的信號

因而會引發他們更堅持,想捍衛自己原先的想法

 

所以,當下我是怎麼做的呢?

 

我對盯著椅子看的B孩子說:

「你好想要的位子被哥哥坐走了,你好想要坐那個位子對不對?」孩子點頭

我繼續告訴B孩子:

「但哥哥已經先選了那個位子,如果你真的很想要那個位子,你可以問問哥哥『我可以跟你換位子嗎?』」

大家猜猜B孩子的反應是什麼?

 

B孩子一動也不動地站在原地,不願前進也不願開口,持續堅持著

雖然我不會讀心術

但我猜想孩子心裡的聲音很有可能是「我不想講,我就是要坐那個位子」

畢竟,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本來就是非常以自我為中心在思考的

 

我沒有放棄,也沒有拿出身為大人的權威

我跟B孩子說:「如果你不敢說,老師可以陪著你一起去問哥哥。」

然後試著要牽起孩子的手,但被孩子僵直的身體拒絕了

 

嘗試了幾次,當孩子依然拒絕去問哥哥

這時我開始告訴孩子:

「如果你不願意問哥哥,那你要想想你今天要坐哪個位子喔! 那裡還有一個位子可以坐。」

我邊說邊指向最後一個空位

孩子當然不願意動身,持續站在原地

 

一直到這裡,我都不願搬出權威

其實和孩子溝通,出權威真的是最快的捷徑

我只要很兇地說一句「不要鬧了! 給我去坐那裡!」

孩子就可能因為害怕而乖乖就範

 

面對繼續僵直在原地的B,我邀請空位旁邊的C孩子

我對C孩子說:「你要不要邀請姐姐? 你可以跟姐姐說『你可以坐我旁邊』。」

這時,C孩子拍拍椅子,用著天真的口吻說:「姊姊,你可以坐我旁邊喔!」

結果,B依然不動聲色地站在原地。

 

這就是為什麼,和堅持度很高的孩子溝通,真的非常考驗大人的耐心

因為孩子很難妥協,即便要妥協,也需要很多時間調適心情

 

這時,看見B繼續不動,C孩子站起來,搬了其他張放在旁邊的椅子

放在靠近B的位置

C孩子也只是個兩歲多的孩子,卻用著小小的心智,展現給大家看,還可以這樣做

 

由於C還無法流暢地說明自己在做什麼

所以這時我自動擔任翻譯官,我對B說:

「弟弟搬了新的椅子要給你坐喔! 坐這邊看起來也不錯耶!」

然後,B又僵直了一下下

我仍然持續鼓勵她可以選擇去問哥哥,或是選擇新的位子

並且給她一點時間思考

 

最後,孩子自己在不哭不鬧的情況下

走去那個C孩子為她搬來的椅子上,坐下來準備聽故事

 

不知道這個故事帶給你什麼感覺?

也許你會想,我哪有那麼多時間等孩子、和孩子溝通?

是的,確實生活中有許多時刻是等不了孩子的

所以在時間以及心力狀態允許的情況下,我一定會等

(若時間緊迫或是我已經失去耐心,我也會有選擇放棄的時刻)

 

在這個故事裡,其實我想說的事情有很多

但最重要的重點是想帶大家看到

堅持度很高的孩子,通常缺乏的就是一種能夠「同理他人」及「彈性應對」的思維

當他們陷入自己一定要怎麼樣的思考模式後,就很難看見事情的其他可能

不僅限於小小孩,許多大孩子甚至大人,都仍是這樣

 

所以,在和這樣的孩子應對時,我們可以展現同理態度與有彈性的方法給孩子看

如同我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你好想要坐那個位子對不對?」

讓孩子知道,我知道她想堅持什麼

這是一種同理與接納的態度

不管是不是堅持度很高的孩子,都需要得到這種情緒上的支持

不過很可惜的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堅持」

往往會在生活中被大人視為是不必要的

有些孩子可能會選擇放棄溝通、直接妥協

有些孩子則選擇堅持自己、奮戰到底

 

面對堅持度高的孩子,除了同理

帶領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去面對事情,也是個重要的學習過程

當然,這非常考驗大人本身彈性變通的能力

 

當B孩子堅持要坐那個位子,這時若我們要求A孩子起身讓給B孩子

這時,B孩子始終學不到如何溝通,而A孩子也會以為自己就應該聽話讓步

對很堅持的孩子而言,他們需要的不是接受無止盡的退讓

而是學習勇敢地向外溝通,或是有個可以向內調適情緒的空間與時間

 

所以當我對B孩子說: 「如果你真的很想要那個位子,你可以問問哥哥『我可以跟你換位子嗎?』」

讓她知道,現在的事實就是位子已經被選走了

若你真的想堅持,你可以選擇溝通

 

當孩子不願溝通,也不要馬上放棄

有時孩子是不知道該怎麼說,或是缺乏說出口的勇氣

雖然在這個故事裡,我的邀請被B孩子拒絕了

但「陪著孩子去說」也是個我常常用的方法,其實成功機率還滿高的

 

若孩子仍然選擇不溝通,這時就要開始讓孩子知道

不溝通,她還有什麼選擇?

當位子只剩下一個,我邀請C孩子可愛地出聲

其實是想要給B孩子一個台階下

 

堅持度很高的孩子

常常心中已經放下了,但表面上就是拉不下臉

給孩子一個台階,也是個可以試試看的方式

 

最後這個故事,我們真正的老師其實是C孩子

他去搬了個椅子來到B旁邊,給了B一個真正的台階

他用行動展現給B看「這個椅子也可以唷!」

而且,本身這個舉動就很溫暖,會有種被英雄救美的感覺 (笑)

 

雖然B繼續站在原地,但我知道她已經卸下堅持的防備了

(從孩子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可以看出來)

我仍然告訴孩子:

「如果你還是很想要那個位子,你可以選擇問哥哥,如果你覺得沒關係,這個新的位子也可以,那你可以選擇坐這裡。等妳坐好,我們就可以一起來聽故事囉!」

 

即便到最後,孩子還是可以選擇的

選擇溝通? 還是選擇妥協? 答案孩子自己決定。

 

下課後媽媽問我: 「我知道和她溝通需要時間,但有時候沒時間等她思考的話怎麼辦?」

我的回應是,真的沒時間的時候就告訴孩子:

「媽媽也想等你好好想清楚要怎麼做,但現在要出門了,媽媽只能給你五分鐘,五分鐘後如果你還是無法決定,我只好按照原定的計畫進行。」

讓孩子知道你是願意和她溝通的

但生活上總有現實上的限制,並無法每次都這樣

 

說完,媽媽問我:「老師,我可以跟你抱一個嗎?」

「當然可以!」我給了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

 

我看得出媽媽眼角的淚中,有很多應對孩子的心力交瘁

而我相信這一定是許多面對高堅持度孩子的媽媽心聲

所以,我告訴媽媽,也想告訴所有在看這篇文章的你:

「堅持不一定都是不好的,有時候堅持度很高的人,遇到真正喜歡做的事,會比誰都還認真、比誰都還堅持。反而個性隨和的人,往往都三分鐘熱度。」

這時,另一個在旁邊的媽媽回應:「對,我的孩子就是這樣。雖然隨和,但也很多事情都堅持不了,拼拼圖一下就跑走了。」

我們彼此安慰了一番,讓眼淚變成了會心一笑的體會

 

真的,人生沒有絕對的對錯與好壞

看見孩子性格上的本質,努力去欣賞與尊重

同時也試著去找出能幫助孩子能和世界溝通、建立連結的方法

請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

這樣的我們,就已經夠好了。

 

arrow
arrow

    吳姿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