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我們有提到了解專注力的三大角度- 人、活動、環境
這篇文章我將會針對「人」的部分進行分析,幫助大家用更全面的角度來了解孩子的專注力發展!
當一個「人」不專心,可能發生了什麼事?
當孩子無法專心,背後的原因可能非常複雜
牽扯到孩子的身心狀態、發展狀況、過去經驗等
這些狀況並非單一歸因,孩子不專心的背後可能同時有著很多原因
我希望幫助大家從不同角度去看這件事,從中找到改善問題的靈感
雖然很難一言以蔽之,但我仍盡可能地就我所知整理出十大孩子常見的狀況
希望能提供大家不同觀點的參考:
1. 缺乏動機/興趣
「老師,我的孩子都沒興趣!」這是我常常聽到家長對我訴說的煩惱
其實一件事要讓孩子感到有動機、有興趣去做
除非一開始本來就很喜歡的東西(例如: 玩喜歡的車車)
或這件事能快速帶來正向回饋(例如: 玩手機、做完可以吃一顆糖果)
不然都是需要 足夠的時間培養 與 陪伴支持 的
※ 以 閱讀 為例,比起玩手機,閱讀並不是能快速帶來感官刺激與樂趣的事情
閱讀的樂趣與成就感是一次次慢慢累積的
像是在書上看到喜歡的動物、從聽不懂到能理解有趣的故事、喜歡躺在媽媽身上看書的感覺…等
當我們願意不厭其煩地念那本已經念了一百次的故事書
當我們能夠陪伴、支持與鼓勵,讓共讀的時光變得好玩而獨特
當我們願意花時間培養與等待,才有機會看到孩子長出由內而外的參與動機
換句話說,孩子要長出「內在動機」是需要時間的
當孩子還沒產生內在動機之前,足夠的「外在動機」和「社會支持」很重要
外在動機可以是物質上的,像是完成任務可以得到貼紙、吃點心等
可以是參與活動的機會,像是寫完功課後可以去公園玩、獲得額外的遊戲時間等
也可以是社會性的獎勵,像是大人的讚美、擁抱等
更可以是環境中的提示,像是看到哥哥在看書所以跟著看、模仿爸媽的行為等
※ 以 寫字 為例,孩子通常不會一開始就有動機去寫字 (如果是有書寫困難的孩子就更難了)
因此在初期,為了讓孩子願意寫,我們可以試著去找到孩子的動機
像是把寫字時間擺在點心之前、寫到一個段落可以玩最愛的積木、大人在一旁的鼓勵和支持、陪著孩子一起寫等
一次又一次的練習,隨著孩子運筆與識字能力提升
他們會從活動中找到成就感,足夠的成就感會讓他們產生內在動機,自然就願意專心投入了
2. 容易分心 (無法聚焦,容易被干擾)
一個環境中時常充斥著許多刺激
像是爸爸看電視的聲音、台上講話的老師、旁邊聊天的同學、窗外飛來飛去的小鳥、放在櫃子上的玩具等
當孩子不斷分心,其實也代表著孩子的大腦在這些刺激中迷路了
換句話說,孩子無法 聚焦在當下最重要的目標上 ,注意力不斷地被其他不相干的刺激「牽著鼻子走」
這是一種「 選擇性注意力 」的能力,在眾多刺激中「選擇」優先要注意的事情
※ 如何判斷孩子只是沒興趣,還是特別容易分心?
容易分心的孩子,做很多事情都是這樣,而且難以自我控制和覺察
環境的改變會直接影響孩子專注力表現,在安靜的空間可以專心、到干擾多的環境就完全不行
※ 若孩子很容易分心,如何引導?
當孩子分心了,我們常對孩子說出的話是什麼?
「你要專心喔!」、「你怎麼都不專心!」、「媽媽跟你說過多少次,做事要專心!」
這些都是我們容易脫口而出的話
但其實這些話,對於孩子專注力並沒有直接的幫助,最後只會淪為耳邊風
且當孩子狀況並沒有改善,爸媽通常會越念越生氣,造成親子關係的破裂
面對孩子的分心,我們可以掌握兩大原則:
第一,幫助孩子覺察自己分心的狀態,並試著辨識分心的「干擾源」
第二,重新把注意力聚焦回重要的目標上
舉例而言,當孩子拼圖到一半,眼光望向玩具櫃,我對孩子說:
「我看到你在看玩具,你是不是想玩?」孩子點頭
「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是什麼?」我問
「我在拼圖。」孩子回答
「沒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完成拼圖,玩具讓你分心了,你需要練習控制自己不要去看,就能更快完成拼圖。如果你想玩玩具,我們可以拼玩拼圖再去玩。」
若中途孩子再次分心了,我們可以問問孩子:
「你有發現嗎? 你怎麼了?」
「我分心了。」
「對,那是什麼東西害你分心了呢?」
「玩具。」
「沒錯,玩具害你分心了,對你來說現在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完成拼圖。」
「很棒,那你可以再努力練習看看,專心在拼圖上,先不去看玩具。」
透過不斷練習 覺察 、辨識 與 聚焦目標 的過程,我發現孩子真的會越來越專心
至少,在他們分心時會自己發現,甚至自己說出「啊! 我又分心了!」
更進階一點的作法是在開始活動前就問問孩子: 「你覺得你等一下有可能因為哪些東西給分心呢?」
讓孩子 做好心理準備再開始活動,也是幫助專心的有效策略
※ 分心和孩子的年齡有關嗎?
年齡越小的孩子,因為生活經驗相對較少,因此會比大孩子更容易分心
由於任何沒有接觸過的事物,對小小孩來說都是非常新奇的
因此他們常常會放下手邊的事去注意那些「新奇」的事物,這其實是非常正常的
隨著孩子的生活經驗逐步擴充、注意力發展趨近成熟,分心的情形照理來說就會逐漸減少
舉例而言,一年級的孩子看到走廊有人抬便當經過,肯定會目不轉睛地看(因為很新奇)
但對於六年級的孩子,這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了,自然就不會花費過多的注意力去觀察
(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例外,他們的注意力表現不一定會隨著年齡改善,需要透過專業的治療與引導)
3. 無法一心二用 (有兩個以上的重要目標時,無法同時注意)
你是否想過一心多用也是個重要的能力?
在教室中,孩子一邊聽老師講話、一邊抄筆記,這其實就是一心二用
在廚房裡,我們一邊切菜、一邊注意湯滾了沒、一邊檢查烤箱內的食物,這也是一心多用的生活例子
這是「 分離式注意力 」,把注意力一分為多、同時注意
那麼,若孩子分離式注意力不佳,會有哪些表現呢?
最容易觀察到的便是孩子一次只能注意單一目標
也就是說,在 步驟較複雜 或 需要同時注意多目標 的活動中
孩子常常會反應不過來,看起來「不專心」
4. 活動切換困難 (注意力無法順暢地切換)
當我們結束一個活動,要進入到下一個活動時,會需要做注意力的切換
像是老師講完第一頁要翻到下一頁、和旁邊同學借完筆要把注意力放回課本上...等
這種 注意力在不同活動間流轉、切換 的能力,叫做「交替式注意力」
我們可以想像成電視的遙控器,在每一台頻道間來去自如地切換
當一個孩子交替式注意力不佳時,就像是故障的遙控器
大家已經在進行下一個活動了,這孩子的注意力仍停留在上一個活動中
看起來像是在「放空」,但其實是注意力還沒轉換過來
5. 活動持續力不足
除非是幾秒鐘就能做完的事情,不然大部分生活中的活動,都會需要「 持續性注意力 」
也就是 讓注意力維持一段時間、完成活動 的能力
持續力不足常見的兩大原因是: 沒耐心、沒體力
我常常會聽到家長抱怨: 「這孩子天生個性就是沒耐心!」
其實「耐心」是需要靠後天培養的
就連大人也都還在學習成為「有耐心的人」,不是嗎?
我觀察到這幾年越來越多孩子做事非常缺乏耐心
我想,這和3C的滲透還是非常有關連性的
手機或平板的設計,讓孩子完全不需要「 等待 」
一鍵就能滿足所有視聽覺的需求,影片和遊戲都是隨時待命
反觀以前沒有手機和平板的時期,孩子主要的媒體刺激來自於電視
電視有行程表,要看特定的卡通就需要「等待」
好不容易等到七點看完喜歡的卡通後,明天才能再看下一集
中間的廣告時間,也是一種等待
現在的YouTube影片,完全不需要等,源源不絕的影片就在下面等著
我甚至觀察到許多孩子連一集卡通都看不完,就急著點下一集了
另外,缺乏體力 也是注意力持續度不佳的常見原因
像是天生肌肉張力較低的孩子,由於做什麼都容易感覺疲累,因此持續力特別弱
常常寫字寫到一半就開始趴在桌上、走沒幾步路就想休息...等
疫情時代下,由於缺乏戶外活動的刺激
越來越多孩子也出現體耐力不佳、感覺統合不協調的假性遲緩,這些都可能導致孩子不專心的問題
以上是十大狀況中的前五項,是否有幫助您更了解孩子的狀況呢?
下一篇文章我會接著介紹另外五項常見的原因,有興趣者可以往下看!
上一篇:
下一篇:
撰文/ 兒童職能治療師 吳姿盈
留言列表